10年前的那個炎天,當胡敏走在倫敦罕見的陽光裏,他還不曾預想,接下來這個匆促的會麵會徹底改變他的人生軌跡,他同樣不曾預料:中國的雅思教育,正是由此,進入了一段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嶄新航道。
20世紀80年代末,當雅思第一次在中國進行考試的時候,在北京隻有57個考生。1999年8月,胡敏利用暑假自費赴英,拜訪英國文化協會及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考察雅思前景。
“托福是個帝國!”
英國文化協會雅思總裁肖恩·海德說這話的時候麵色低沉,仿佛在談論一個不可一世的對手。
“不,雅思會異軍突起,成為一個耀眼的明星!”胡敏則目光灼然。
這就是那次會麵的場景。其時,時任國際幹係學院英語係副主任的胡敏,以其敏銳的職業嗅覺斷定:雅思將成為中國留學的新途徑,它勢必會與托福分庭抗禮!
離開倫敦的胡敏,心裏已在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理想“帝國”。
現實上,胡敏對雅思前景的判斷並非盲目樂觀,而是既理性又具有前瞻性的:“雅思聽說讀寫都考,在考試形式上很科學,而語言的本質就是溝通,雅思考試充分體現了這個本質。”
但是在事先的中國,雅思的教材市場非常雜亂。胡敏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組織專家團隊編寫教材!從決定編寫教材到教材出版,是不可思議的5個月!那段時間,他一邊編教材,一邊帶學校的研究生,手上有許多項目,另有每日4堂、每堂兩個半小時的課!那時上課的教室又是東一個西一個……偏巧妻子就在那段時間生病住院得有人送飯,嶽母還要去醫院藥檢,小孩要去北大附小上學……他就這樣一天到晚地“環北京單車遊”。有一日,忙著上課的胡敏到了醫院把飯擱下就走,身後一位大夫對他妻子說:“你們還真會安排生活啊,請了個民工給你打飯。”
晚上回到家,他用冷水洗把臉,直接把小方桌往燈下最亮的地方一放,開始編教材……而那又險些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因為一套教材就是要把考試的所有測試理念,整個知識係統的主題思想一切融會領悟,在事先的中國尚無可參考的先例,胡敏自此開了雅思係統自立研發的先河。次年1月,教材正式出版。過後,胡敏開始了全國巡回講座推廣雅思。很快,雅思風靡全國,圖書市場供不應求,在各個書店書攤常常能聽到這樣的對話:
“有雅思書嗎?”
“多了,你要誰的?”
“當然是胡敏的雅思書!”
“胡敏的雅思書”,之後幹脆被簡稱為“胡雅思”。伴伴隨著“胡雅思”持續不斷對教材進行升級、雅思成績得到了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可、“胡雅思”版權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與地區購買,胡敏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國,掀起了英語史上一次強勁的風暴,有媒體稱“雅思風暴,胡敏製造”。
2004年,胡敏離開新東方,創建“北京新航道學校”。他之所以有勇氣要做“新航道”的胡敏,是因為:“我已經有了一枚把這個市場的氣球‘嘭’一下紮開的針……”
那枚針是什麽?
早晨9點,在位於北京海澱區文化藝術大廈三層的新航道前台,聚集了從各地趕來參加住校班的學生,幾米之外的牆壁上,滿滿一牆的“雅思高分明星”們正在照片裏燦爛地笑著,他們和他們彼此“對望”,形成為一種險些讓人熱血沸騰的火熱氣氛,那是有理想的人才能讀得懂的氛圍,而抬頭所見的“我保持,我成功”的新航道校訓,使這所有,以及到這裏來的所有人,都會在瞬間充滿了不必多言的默契。
胡敏就從那校訓下麵的大門信步而來,他的辦公室要穿過所有的教室,在最裏麵。有些認出他的學生大概老師輕聲地與他打招呼,他笑吟吟的,經過第8教室,聽到一位男老師正在以某個明星的八卦緋聞解說“專一”這個詞匯,學生們哄地笑了;第7教室的窗微微開著,他瞥見那位老師的板書挺漂亮;第5教室裏,有學生在詢問老師“如果我想說李嘉誠很牛,該用哪個詞?”再往裏走,一個大概是第一次見到胡雅思“真人”的學生在他匆匆的一現後,驚喜地咧嘴笑了……
在麵對這些學子的時候,胡敏常常會想到一個人。有一日結束講座回到歇息室,一個個人形象比較“前衛”的小夥子推門而入,進得門來看也不看胡敏,就直接從隨身攜帶的包裏掏出一本已經翻爛了的胡敏雅思聽力教材,上麵密密麻麻記滿了筆記。
小夥子這才開腔:“胡老師您好,您能否配合我做一件事兒——請您翻到教材的任何一頁,任何一個對話,把第一句話通知我,我把一切的內容背給您聽。”
“74頁,有這樣一句……”胡敏沒想那麽多,就照做了。
小夥子果然流利背誦。
直到這時,胡敏才注意到小夥子的雙眼,那是一雙異常自信而又充滿感恩的眼睛。
他請小夥子坐下來,了解了事兒的原委:原來,小夥子是學習藝術的,想去澳大利亞留學,但英語底子不好,考了幾年都因英語落選了,最終決定發奮,按照胡敏的方式苦學三個月,終於一舉中的。他明天來就是想以自己的方式感謝老師……
謝過老師,他走出了很遠。胡敏追了出去,把那本滿是汗水、墨跡的書要了來。胡敏之後將那書一頁一頁過塑,授課、演講的時候帶著,展示給學生們看,“這是一個令我刻骨銘心的學生,功夫下到這個份兒上,他能不成功嗎?”
而誰能否認,得到成功最根本的途徑是找對得到成功的方式,胡敏所提供的,正是這樣一種“根本途徑”,新航道所代表的那種品質,也正是那一枚四兩撥千斤的梅花針,“就是由對語言作為一種交流工具的本質的尊敬與了解所帶來的學術上的嚴謹”。嚴謹,是胡敏的特征,更是新航道的特技。也就是說,“胡敏”二字,已內化為整個新航道的品質。在當今教育培訓市場魚龍混雜甚至隻為錢財的現實下,“嚴謹”在本質上是一種責任,是讀懂“教育”而非“培訓”二字背後的厚重含義、是了解“語言”而非“考試”的實質代價。
胡敏、雅思、新航道,如果把這三者都歸於生命體,那麽在本質上,他們的聚合正因為它們存有相同的DNA:嚴謹、堅固、追求完美。
在2009年3月20日於北京召開的“‘你好,中國!你好,明天!’——2009年國際教育峰會暨雅思考試20周年慶典”上,胡敏得到英國文化協會頒發的“‘雅思20年20人’卓異貢獻獎”,並作為中國惟一的英語教育培訓機構代表發言。從1989年發展到現在,雅思如胡敏所料已成為超越托福的另一個英語考試帝國。中國成為20年來最大的雅思版圖,而胡敏,恰是這個版圖的圓心。
澳大利亞的街頭,路過一處報亭,胡敏停下來買報紙,賣報的男孩兒抬頭的瞬間驚呼起來:“胡老師!”
在外洋,胡敏這樣被“驚鴻一瞥”的時候並不少見,走在異國的大學裏,常常有中國學生與他“異鄉遇故師”,那些從胡敏的課堂上走向外洋的學子,在認出他們的“胡老師”的一刹那,就像又溫習了一遍自己的理想。絕不誇張地說,胡敏,胡老師,是一個與無以計數的中國青年的理想有關的名字。
然而現在的胡敏卻在努力使新航道“去胡敏化”,他授課不多,致力於教師隊伍的培訓,他親自麵試每一個老師;他有句名言:“要講一個小時,你要預備20個小時!”事實上他就是這麽做的,他精心設計授課的每一分每一秒,甚至正確到每一個手勢;他請他的老師們一定真誠麵對學生,不要一丁點噱頭;他要求他們每一分鍾都要有效,不自我浪費,更不耽誤學生……
也就是說,當那麽多年輕人感激這個叫胡敏的人時,他卻希望他們忘掉他,因為他在心底給了自己一個秘密的期許:“我希望有一日,胡敏這兩個字,很快就會被排在‘新航道’過後”,“因為,“沒有一種教育、沒有一個學校是因某一個人而立,那該是所有人的付出所凝聚和升華成的一種品質。”
這樣,新航道有一日會成為“新航道自己”,成為一種經典!
而這個被他人感激的人,則深深感激這個時代:“雅思20年,何嚐不是中國發展最為迅猛的20年,投身於教育,是真正最關乎國家命運的事業,它使我有了胸懷,懂得了境界,更有了與國家、時代同呼吸共發展的思想高度……”
說這話的胡敏已經帶領新航道進入了第五個年頭,在這5年裏,中國一如既往發生了許多改變。在這些改變中,有一點是這樣的:一個叫胡敏的人,以及一個叫做新航道的教育培訓機構,為中國與國際接軌及交流的速度和質量提升,提供了一份人們感受得到的助力。
這不是大話,更不足為奇,因為許多年前,那個湖南農村裏的早慧男孩兒,記取的一個主要的人生詞匯就是:使命。
那一年,他12歲。
